乐平博物馆馆藏文物陈列展开门迎客,看看都有哪些镇馆之宝? |
发布者:lepingjuncai查看全部>> 发布时间:2020/3/15 15:21:26 浏览次数: 114 次 |
以下文章来源于乐平之窗 ,作者陈柳芳 ![]() 乐平之窗
发布权威信息、弘扬本土文化、引导社会舆论、回应群众关切、开展民意调查、提供便民服务。
据了解,“翥山文明之旅”展厅主要展示的是馆藏历史文物,通过这些文物讲述乐平文明发展历程,始起原始社会,至民国石器,以历史发展为顺,以历史文物为标识,文物涵盖每个历史时期包括打制石器、青铜器、陶瓷、石碑、刺绣、玉器等多个品种,其中有国家一、二级文物11件。
“此展厅所展出的文物可以让广大干群和中小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,更直观地了解乐平自原始社会以及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,进一步增强乐平人民文化自信和自豪感,进一步增强爱我中华、爱我乐平的热情。”乐平市博物馆馆长余宏标对展厅的设计宗旨做了详细解释。 ![]() 参观者用手机拍下难得一见的文物 1979年在涌山地区收集的两件釉里红玉壶春瓶,为元代首创釉里红、胎薄、发色纯正,是元代极少烧制成功的精品,现为国家一级文物。此类瓷器全国只有40余只,而乐平博物馆收藏的这两只玉壶春瓶花纹是独一无二的。 1983年在涌山征集的仿生形“青白釉瓜楞壶”是青白瓷中的上乘之品(仿生即仿南瓜型),胎薄、釉面光洁晶莹、造型美观生动,1968年送庐山博览会参展,现定位国家二级文物。
汉代青铜编钟。乐平东汉宪和元年(178年)建县,先后在县境韩家、涌山溪出土青铜器编钟共计55件,乐平青铜器证明汉代乐平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繁荣时期。 汉代青铜鼎 汉代青铜釜
唐代的凫首铜鐎斗,这是一种炊具,用来煮食,古代军旅中常用。 青瓷腰鼓是南窑唐代瓷窑的典型产品,其造型源于西域少数名族打击乐器,是丝绸之路与西亚文化交往的产物。据宋史资料记载,唐代青瓷腰鼓十分流行,宫廷盛宴、佛教活动、民间世俗表演均可见到。 唐代“八弧葵边花卉铜镜”为1979年后港顾家唐墓中出土文物,属后期历代出土的铜器中上品,制作精良、器型优美、现为国家二级品。 宋代素胎瓷俑为1952年在乐平老飞机场出土的北宋文物,北方瓷业产品,陪葬品,现为国家二级品。它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有力地证明了"靖康之变”后,金兵南下,北方大片土地为金人占领,北方瓷业为金人所用的历史现实。 宋代青白釉皈依瓶,来源于乐平周边地区宋代墓葬中,是1995年公安部门打击盗墓及文物走私中缴获移交至博物馆的。 玉官带为宋墓出土文物,是宋代官宦用在腰间的系带,它以玉带的块数和雕刻的图案来区分官阶的大小和级别。 明代乐平华家窑产品 青釉刻龙纹梅瓶,这是明洪武年间的一件精品,釉色均匀、刻龙姿态生动、造型优美、端庄,现为国家二级文物。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,扩大了对外贸易的交往,手工业得到了巨大发展,青釉瓷、单色釉瓷的烧造也达到了历史以来极高水平。 青花双耳三足香炉、花卉纹小天球瓶为1987年在接渡金家“李太夫妇合葬墓”出土文物,从器物特征上看属华家窑产品。据《中国陶瓷史》中载:发现乐平青花瓷窑址有华家、匣厂、张家桥三处,根据该地发现的青花实物,其制作方法和图案风格基本与景德镇嘉靖、万历时期作风一致。可见,乐平青釉瓷的烧造为景德镇在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做出了贡献。 1982 年在乐平浯口地区收集的“嵌唐英诗、猫、鱼、菜瓷木桂屏”是雍正年间官窑督陶官唐英极为少见的真品。(唐英,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,在督陶期间创烧”唐窑“,闻名遐迩),现为国家二级品。
注: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,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。 点击次数: 114 更新时间:2020/3/15 15:21:26 【关闭】 |